中文English
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   机构  >   离退休干部局  >  《老干部园地》期刊  >  2020年  >  2020年第03期

军民鱼水情——海南解放战役前后点滴回忆

日期:2020-07-16 作者:金骏 来源:离退休干部局 【字号: 打印本页
军民鱼水情

——海南解放战役前后点滴回忆

/

  1949101日,毛主席在天安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,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当时南方很多省份尚未解放,重要的任务是要肃清国民党反动势力,解放全中国。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挥戈南下,以摧枯拉朽之势,粉碎了反动军队的抵抗。1114日,华南最大的城市广州解放了。以薛岳为首的国民党残部,退守海南岛,凭借风急浪大的琼州海峡,依恃飞机战舰的优势,建立起所谓“海陆空立体防御”,大肆吹嘘什么“海南防线固若金汤”,妄图以台湾、海南、舟山为犄角,幻想有一天“反攻大陆”。

年轻时期的金骏

 

 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指示,要在1950年春夏之交解放海南岛,这一任务落在第四野战军15兵团身上,时任兵团司令员邓华指挥40军、43军着手准备渡海作战。当时的情况是,面对汪洋大海,我军不仅没有战舰,而且两个军的战士多来自北方,大部分人平生未见过大海,既不会驾驶船只,又缺乏海上作战经验。如何得到大量船只和了解熟悉海洋的人,成为摆在部队前面的最大难题。在这种情况下,自然就想到渔民和渔船了。

  多年来,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,当地渔业十分凋落,渔产品被鱼栏主、渔霸所垄断,渔民受反动政府的横征暴敛,生活非常困难,渔船破旧不堪。1950年,全国海洋渔船仅有7.8万艘,其中广东省不到1万艘,70%为劳动船主和独立渔民所有,且主要是中小型风帆船。经实地调查,广东沿海少数较大的风帆船有阳江的七拖船,湛江硇洲岛的罟帆渔船,北海的大地角艇和雷州半岛的大眼鸡渔船等,后来的机帆渔船是在1955年才开始试验的。据《解放军报》报道,为解放海南岛,共征集了2000多艘船只,长期坚持在敌后斗争的海南岛琼崖纵队也动员了170艘船,悄悄前来大陆支援渡海大军。这些船是以渔船为主,还有部分交通运输船。向渔民征船时,部队发给渔民一张简易收据和部分安家费。解放之初,渔业生产尚处于十分艰难阶段,渔民为了支援解放战争,毅然决然地把自己赖以维生的船只交给解放军使用,这是难能可贵的,也正是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所在。正是这些破旧的船只,使解放军在渡海作战中有了“千帆竞发、百舸争流”的物质条件,创造了木帆船打赢铁战舰的奇迹。

  因为海南岛战役需要海事技术人才,广东省政府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全部征调到支前司令部。正在广东省立海事专科学校轮机专业毕业班的我,也应征调到司令部。在留英教授伍景英先生的指导下,我参与设计船用柴油机的螺旋桨、尾轴筒和轴承,与主机配伍装在风帆船内。不久,上级又派我去解放军汽车连队押运军车,当时载满机器和零部件的10辆军车,连夜奔赴海南岛对岸的雷州半岛。现在从广州去雷州半岛只要一天多的时间,而那时却用了14天。路途中,我们不仅克服奇差的路况,还要躲避敌机空袭,日停夜走行复止。广东水网多,那时基本上没有汽车轮渡和过江桥梁,靠几艘木船驳运汽车,有时过一条江就要花上半天至一天的时间。近半个月龟缩在窄小的尾轴筒上,备尝烈日、阴雨天气和蚊蝇、跳蚤骚扰之苦,好不容易捱到汽车抵达40军前线指挥所,卸车交割后,顿时如释重负。

  解放军一面准备渡海船只,一面加紧海战训练。战士们虚心拜渔民为师,开展了“以渔船为课堂,以海洋为操场”的海上练兵活动。在运送物资去前方时,我看到沿粤西一带僻静的港湾,渔民们教战士游泳、泅渡,在船上手把手地教他们操帆、掌舵和摇橹,争分夺秒练基本功。

  我人民解放军在195035日至41日分4批潜渡海南,与当地作内应的人民武装胜利会合。416日晚上,解放军主力渡海部队分乘各类船只,千桅如林,跨越宽阔的海洋,行程近50海里,同敌机、战舰激烈战斗,突破敌军层层火网,于17日凌晨在琼北的临高县和澄迈县登陆。大部队一波接一波,不待休整立即向纵深挺进,用时仅半个月,至430日,海南岛全境解放,结束了中南地区的最后一战。这次战役共动员了渔工、渔民1万多人,其中粤西沿海占半数以上。在海战中,他们勇敢镇定地掌舵,把握航向,有的不畏艰险疲劳,往返运送伤员,为解放海南岛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  海南岛解放后,人民政府没有忘记为战争做出贡献并付出了代价的渔民,着手进行战役的善后工作。1950512日,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,对支援解放海南岛的海员、船工、渔民予以表彰,有英勇事迹表现者通报嘉奖;对在战争中受伤者送院医疗,致残者予以安置;对在战争中牺牲者出资安葬,从优抚恤,遗属按烈属优待。对支援战争中所征用之船只,损坏的负责修理后交还原主,沉没的折价赔偿。

  为落实这一公告,专门调整了机构,把原支前司令部改组为海南解放战役善后委员会,组成若干个工作组分赴沿海各县。我当时与潘静华、陈其昭同赴钦县(现广西钦州市组建了钦县分会。一方面,我们用船把一批批大米载运至渔港,赈济生活困难的渔民;另一方面,根据解放军征船时所发的收据,逐户调查核对,按船只大小分等论价,并召开群众会议,发放赔船款。当时政府还发放了一大笔渔业贷款,帮助当地为发展渔业生产。

  那时,机关里大多数是初参加工作的青年同志,他们受党和军队的教育熏陶,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工作积极性很高,不怕苦,不怕累,经常乘坐中小风帆船于惊涛骇浪中走访渔民。随身携带的也只是一个布包,几件衣服,随便在哪里住宿就对付过去了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善后工作进展很快,从5月开始,当年12月就结束了。渔民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,也切身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情。在这一年中,我多次变换工作,应接不暇,有时甚至是出生入死,命悬一线。这段基层工作的磨练,使我与渔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,也使我同水产业结下了近40年的不解之缘。

  作者系北京站活动站退休干部